控制电源是由八个电源单元和单片控制组成,电源单元包括物镜电源、聚光镜电源、对中电源、动态聚焦电源、消像散电源、偏转电源(偏转1、2)、束闸电源和电流检测。其中对中电源为2路输出,消像散电源为4组(4路)输出,偏转电源为8组(16路)输出,电流检测为2路。另外,控制电源内部设置三个温度传感器(DS18B20)监测点,分别位于物镜/聚光镜电源、对中电源、DC/DC电源上,可实时进行温度监测。
控制电源整机由一台3U(D=600mm)上架式标准机箱构成,前面板安装有交流供电控制开关,后面板配有相应的输入、输出端口,以及RS-485通讯接口。RS-485通讯接口除具有远程通讯功能外,还复用有Interlock功能。
▶ 供电电压: AC220V ±10% ,50Hz;
▶ 工作温度范围:15 ℃~ +50 ℃
▶ 存储温度范围:-20℃~ +80 ℃
▶ 相对湿度:< 70% RH
▶ 预热时间:30分
▶ 外形尺寸: 3U标准上架机箱(D=600mm)
▶ 输出电流:-0.5A ~ +0.5A(恒流,连续可调)
▶ 输出最高电压: 2.5V
▶ 负载特性:感性负载
▶ 输出负载电阻:≤5Ω
▶ 输出电流波形:直流输出
▶ 显示和调节分辨率:≤50uA
▶ 精确度:≤±500uA
▶ 稳定度:≤ 100ppm/8h(预热时间后)
▶ 纹波(mAp-p):≤ 0.5mA(额定负载)
▶ 输出路数:对中电源为两路输出;动态聚焦电源为一路
▶ 远程通讯信号:三路输出电流调节、三路输出电流监测(或显示)、三路启停控制
▶ 输出电流:25mA ~ +2.5A(恒流,连续可调)
▶ 输出最高电压: 18V
▶ 输出负载电阻:≤7Ω
▶ 精确度:≤±2.5mA
▶ 负载调整率:≤0.1%(负载从5Ω~7Ω负载)
▶ 输出电流纹波(mAp-p):≤ 2.5mA(额定负载)
▶ 输出路数:单路输出
▶ 远程通讯信号:输出电流调节、输出电流监测(或显示)、启停控制
▶ 显示和调节分辨率:≤0.5mA/0.2mA
▶ 显示精度(线性度):≤0.1%+0.1% F.S.
▶ 纹波(mAp-p):≤ 2.5mA(额定负载)
▶ 输出电压幅值:0 ~ 300V(连续可调,通讯设置)
▶ 输出最大电流: 5mA
▶ 负载特性:容性负载
▶ 脉冲频率:手动开关或PWM模式≤1kHz(通讯设置)
▶ 输出脉冲上升时间:≤1us(@1kHz,1%)
▶ 输出脉冲下降时间:≤1us(@1kHz,1%)
▶ 占空比:1%~99%(通讯设置,默认值50%)
▶ 关断最高电压:300V±2V;-300V±2V
▶ 开启电压:<1V
▶ 远程通讯信号:输出电压调节、输出电压监测(或显示)、输出触发控制、启停控制
▶ 输出电压:-100V ~ +100V或+100V ~ -100V(连续可调,全程线性)
▶ 输出最大电流: 1mA(在电源内部各路输出端串接200kΩ电阻前测试)
▶ 输出电压波形:直流输出
▶ 精确度:≤±100mV
▶ 输出电压纹波(Vp-p):≤10mV
▶ 输出路数:共4组(4路)输出(见“注释”)
▶ 远程通讯信号:输出电压调节、输出电压监测(或显示)、启停控制
(注释:上述四路输出各一分为二,在实际输出端口(DB15孔)为八路输出。)
▶ 输出电压:V01-1:-100V ~ +100V或+100V ~ -100V(连续可调,全程线性)V01-2:+100V ~ -100V或-100V ~ +100V(连续可调,全程线性)
▶ 负载特性:容性负载(<10pF)
▶ 显示和调节分辨率:≤0.02V
▶ 显示精度(线性度):≤0.01%+0.01% F.S.
▶ 输出电压纹波(Vp-p):≤20mV
▶ 输出路数:各4组(8路)输出
▶ 检测电流范围:0~5mA(负电流信号)
▶ 检测电流分辨率:0.5uA
▶ 精确度:≤±1uA
▶ 采样频率: 10~100Hz
▶ 远程通讯信号:两路输出电流监测(或显示)
除电流检测1、2外,所有电源控制只有远程控制模式,上位机通过RS-485通讯接口,对各电源单元的相关参量实时进行控制和监测。
▶ 电源开关(1):电源整机交流供电通断开关。
▶ RS485(2):RS-485通讯接口和Interlock控制开关。通讯接口实现上位机与控制电源的远程通讯;Interlock为各电源单元的启动使能控制开关
▶ AC 220V(3):交流供电(AC220V)输入端口
▶ “⊥”(4):接地螺柱,机箱标准配置。该螺柱在内部已与外壳及交流供电保护地相连
▶ 物镜(10):物镜电源输出端口。该端口为一Φ16/3P航空连接器(针)
▶ 束闸(9):束闸电压输出端口。该端口为一Φ12/5P航空连接器(针)
▶ 聚光镜(5):聚光镜电源输出端口。该端口为一Φ16/3P航空连接器(针)
▶ 动态聚焦(8):动态聚焦电源输出端口。该端口为一Φ16/4P航空连接器(针)
▶ 电流检测2(6):电流检测2输入端口。该端口为一Φ12/3P航空连接器(针)
▶ 对中&电流检测1(7):该端口包括两路对中电源输出和电流检测1输入。该端口为一Φ18/7P航空连接器(孔)
▶ 消像散(11):消像散电源(四路)输出端口。该端口为一DB15连接器(孔)
▶ 偏转1(12):偏转电源1~4组(共八路)输出端口。该端口为一DB15连接器 (孔)
▶ 偏转2(13):偏转电源5~8组(共八路)输出端口。该端口为一DB15连接器(孔)
控制电源整机为3U(D=600mm)标准上架机箱(白色),如图4.2。外形尺寸(WxHxD): 483 x 133 x 603 mm。
机箱主体通过钣金折弯工艺制造而成,采用优质铝合金材质(6061和5052)等制造.前后面均与前后堵板连接,前后堵板与中箱体连接,既保证箱体的整体强度,又利于设备的安装、维护及散热;上盖及前面板铝合金表面采用静电喷漆处理,提高箱体的耐腐蚀能力。
(1)控制电源上电之前,须仔细检查其与用户负载的连接,须确保极性正确,连接可靠,以免损坏用户设备。
(2)各电源单元须在指标允许范围内工作。
(3)控制电源在工作中出现任何异常情况,应立刻关闭交流供电,查找故障原因。
(4)重要提示:各电源输出不支持长时间短路工作!
(5)本控制电源应在洁净、通风、干燥的环境下工作,禁止在潮湿、多灰尘等较恶劣的环境下使用。
(6)控制电源在运行过程时,禁止随意移动或剧烈振动。
(7)在保修期内,切勿随意对控制电源内部自行改动(如:拆改内部线路、变更机械结构等),以免造成整机损坏,不利于今后的维修和维护。
022-24311533
在线留言
返回顶部
1.控制电源组成及说明
控制电源是由八个电源单元和单片控制组成,电源单元包括物镜电源、聚光镜电源、对中电源、动态聚焦电源、消像散电源、偏转电源(偏转1、2)、束闸电源和电流检测。其中对中电源为2路输出,消像散电源为4组(4路)输出,偏转电源为8组(16路)输出,电流检测为2路。另外,控制电源内部设置三个温度传感器(DS18B20)监测点,分别位于物镜/聚光镜电源、对中电源、DC/DC电源上,可实时进行温度监测。
控制电源整机由一台3U(D=600mm)上架式标准机箱构成,前面板安装有交流供电控制开关,后面板配有相应的输入、输出端口,以及RS-485通讯接口。RS-485通讯接口除具有远程通讯功能外,还复用有Interlock功能。
2.控制电源规格说明
2.1整机主要指标
▶ 供电电压: AC220V ±10% ,50Hz;
▶ 工作温度范围:15 ℃~ +50 ℃
▶ 存储温度范围:-20℃~ +80 ℃
▶ 相对湿度:< 70% RH
▶ 预热时间:30分
▶ 外形尺寸: 3U标准上架机箱(D=600mm)
2.2各电源单元技术指标及说明
2.2.1对中电源和动态聚焦电源
▶ 输出电流:-0.5A ~ +0.5A(恒流,连续可调)
▶ 输出最高电压: 2.5V
▶ 负载特性:感性负载
▶ 输出负载电阻:≤5Ω
▶ 输出电流波形:直流输出
▶ 显示和调节分辨率:≤50uA
▶ 精确度:≤±500uA
▶ 稳定度:≤ 100ppm/8h(预热时间后)
▶ 纹波(mAp-p):≤ 0.5mA(额定负载)
▶ 输出路数:对中电源为两路输出;动态聚焦电源为一路
▶ 远程通讯信号:三路输出电流调节、三路输出电流监测(或显示)、三路启停控制
该电源为电流源,共三路输出,各路有独立的电流调节、监测和启停控制。
2.2.2聚光镜电源
▶ 输出电流:25mA ~ +2.5A(恒流,连续可调)
▶ 输出最高电压: 18V
▶ 负载特性:感性负载
▶ 输出负载电阻:≤7Ω
▶ 输出电流波形:直流输出
▶ 精确度:≤±2.5mA
▶ 稳定度:≤ 100ppm/8h(预热时间后)
▶ 负载调整率:≤0.1%(负载从5Ω~7Ω负载)
▶ 输出电流纹波(mAp-p):≤ 2.5mA(额定负载)
▶ 输出路数:单路输出
▶ 远程通讯信号:输出电流调节、输出电流监测(或显示)、启停控制
2.2.3物镜电源
▶ 输出电流:25mA ~ +2.5A(恒流,连续可调)
▶ 输出最高电压: 18V
▶ 负载特性:感性负载
▶ 输出负载电阻:≤7Ω
▶ 输出电流波形:直流输出
▶ 显示和调节分辨率:≤0.5mA/0.2mA
▶ 精确度:≤±2.5mA
▶ 显示精度(线性度):≤0.1%+0.1% F.S.
▶ 稳定度:≤ 100ppm/8h(预热时间后)
▶ 负载调整率:≤0.1%(负载从5Ω~7Ω负载)
▶ 纹波(mAp-p):≤ 2.5mA(额定负载)
▶ 输出路数:单路输出
▶ 远程通讯信号:输出电流调节、输出电流监测(或显示)、启停控制
2.2.4束闸电源
▶ 输出电压幅值:0 ~ 300V(连续可调,通讯设置)
▶ 输出最大电流: 5mA
▶ 负载特性:容性负载
▶ 脉冲频率:手动开关或PWM模式≤1kHz(通讯设置)
▶ 输出脉冲上升时间:≤1us(@1kHz,1%)
▶ 输出脉冲下降时间:≤1us(@1kHz,1%)
▶ 占空比:1%~99%(通讯设置,默认值50%)
▶ 关断最高电压:300V±2V;-300V±2V
▶ 开启电压:<1V
▶ 输出路数:单路输出
▶ 远程通讯信号:输出电压调节、输出电压监测(或显示)、输出触发控制、启停控制
2.2.5消像散电源
▶ 输出电压:-100V ~ +100V或+100V ~ -100V(连续可调,全程线性)
▶ 输出最大电流: 1mA(在电源内部各路输出端串接200kΩ电阻前测试)
▶ 输出电压波形:直流输出
▶ 精确度:≤±100mV
▶ 稳定度:≤ 100ppm/8h(预热时间后)
▶ 输出电压纹波(Vp-p):≤10mV
▶ 输出路数:共4组(4路)输出(见“注释”)
▶ 远程通讯信号:输出电压调节、输出电压监测(或显示)、启停控制
该电源为电压源,共有四个控制信号,每个控制信号控制一组输出,每组一路,共4组(4路)输出,各路输出连续可调
(注释:上述四路输出各一分为二,在实际输出端口(DB15孔)为八路输出。)
2.2.6偏转1和偏转2 电源
▶ 输出电压:V01-1:-100V ~ +100V或+100V ~ -100V(连续可调,全程线性)
V01-2:+100V ~ -100V或-100V ~ +100V(连续可调,全程线性)
▶ 输出最大电流: 1mA(在电源内部各路输出端串接200kΩ电阻前测试)
▶ 输出电压波形:直流输出
▶ 负载特性:容性负载(<10pF)
▶ 显示和调节分辨率:≤0.02V
▶ 精确度:≤±100mV
▶ 显示精度(线性度):≤0.01%+0.01% F.S.
▶ 稳定度:≤ 100ppm/8h(预热时间后)
▶ 输出电压纹波(Vp-p):≤20mV
▶ 输出路数:各4组(8路)输出
▶ 远程通讯信号:输出电压调节、输出电压监测(或显示)、启停控制
偏转1、2电源均为电压源,各有4组(8路)输出,各路输出连续可调。每个电源有四个控制调节信号,每个控制信号控制一组输出,每组输出两路,且互为相反的电压。
2.2.7电流检测1和电流检测2
▶ 检测电流范围:0~5mA(负电流信号)
▶ 检测电流分辨率:0.5uA
▶ 精确度:≤±1uA
▶ 显示精度(线性度):≤0.01%+0.01% F.S.
▶ 采样频率: 10~100Hz
▶ 远程通讯信号:两路输出电流监测(或显示)
2.3控制模式
除电流检测1、2外,所有电源控制只有远程控制模式,上位机通过RS-485通讯接口,对各电源单元的相关参量实时进行控制和监测。
3.部件组成及功能说明
3.1前面板组成及功能说明(见图3.1)

图3.1控制电源前面板▶ 电源开关(1):电源整机交流供电通断开关。
3.2后面板组成及功能说明(见图3.2)

图3.2控制电源后面板▶ RS485(2):RS-485通讯接口和Interlock控制开关。通讯接口实现上位机与控制电源的远程通讯;Interlock为各电源单元的启动使能控制开关
▶ AC 220V(3):交流供电(AC220V)输入端口
▶ “⊥”(4):接地螺柱,机箱标准配置。该螺柱在内部已与外壳及交流供电保护地相连
▶ 物镜(10):物镜电源输出端口。该端口为一Φ16/3P航空连接器(针)
▶ 束闸(9):束闸电压输出端口。该端口为一Φ12/5P航空连接器(针)
▶ 聚光镜(5):聚光镜电源输出端口。该端口为一Φ16/3P航空连接器(针)
▶ 动态聚焦(8):动态聚焦电源输出端口。该端口为一Φ16/4P航空连接器(针)
▶ 电流检测2(6):电流检测2输入端口。该端口为一Φ12/3P航空连接器(针)
▶ 对中&电流检测1(7):该端口包括两路对中电源输出和电流检测1输入。该端口为一Φ18/7P航空连接器(孔)
▶ 消像散(11):消像散电源(四路)输出端口。该端口为一DB15连接器(孔)
▶ 偏转1(12):偏转电源1~4组(共八路)输出端口。该端口为一DB15连接器 (孔)
▶ 偏转2(13):偏转电源5~8组(共八路)输出端口。该端口为一DB15连接器(孔)
4.控制电源整机结构尺寸
4.1轴测图


图4.1控制电源轴测图4.2整机结构尺寸
控制电源整机为3U(D=600mm)标准上架机箱(白色),如图4.2。外形尺寸(WxHxD): 483 x 133 x 603 mm。

图4.2控制电源整机结构尺寸图4.3机箱材质及表面处理
机箱主体通过钣金折弯工艺制造而成,采用优质铝合金材质(6061和5052)等制造.前后面均与前后堵板连接,前后堵板与中箱体连接,既保证箱体的整体强度,又利于设备的安装、维护及散热;上盖及前面板铝合金表面采用静电喷漆处理,提高箱体的耐腐蚀能力。
5.使用注意事项
(1)控制电源上电之前,须仔细检查其与用户负载的连接,须确保极性正确,连接可靠,以免损坏用户设备。
(2)各电源单元须在指标允许范围内工作。
(3)控制电源在工作中出现任何异常情况,应立刻关闭交流供电,查找故障原因。
(4)重要提示:各电源输出不支持长时间短路工作!
(5)本控制电源应在洁净、通风、干燥的环境下工作,禁止在潮湿、多灰尘等较恶劣的环境下使用。
(6)控制电源在运行过程时,禁止随意移动或剧烈振动。
(7)在保修期内,切勿随意对控制电源内部自行改动(如:拆改内部线路、变更机械结构等),以免造成整机损坏,不利于今后的维修和维护。
6.配置清单